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二维码
 

您的位置:首页 >> 教师风采 >> 名师之窗

陈志刚
浏览:453次'时间:2011年5月3日
课堂教学的新境界
                         ----带领学生走进自主学习的殿堂
抚顺市大自然小学   陈志刚
《数学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中第五条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形式。”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创造条件挖掘数学教材中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资源,变学生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变教师单一的讲解发问为师生互动、共同发展;变学生个体操作为伙伴合作。尽可能创造各种条件,为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解放,达到生命主体的充分发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茁壮成长,做学习的主人,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地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以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为了给学生创造一种自主学习的新境界,我进行了下面几方面的尝试,愿奉献给大家,旨在引起同行的思索与讨论。
新境界之一:挖掘自主学习的又一根源——情感
在传统的课程实施中,我们往往容易忽视其中的“情感”。而实践表明,对学生而言,积极的情感比渊博的知识和高度的责任感都重要。试想带着沉重的心理惶恐感,学生怎么能自主学习呢?如果沉甸甸的责任和渊博的知识伴着的是漠然的神情,那么,带给学生的只能是被动消极乃至失望、沉沦和彷徨。学校里学习的过程,是师生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的过程。教师的良好情感能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映,要使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就要善于营造情感交融的良好氛围,把更多的“情”和“爱”注入平日的教育教学,要给学生以足够的心理安全感,一个慈爱的眼神,一次轻轻的抚摸,一份小小的礼物,都会使学生如临春风,如沐时雨。这样,学生才能带着信心和勇气主动地投入自主性的学习活动。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赖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多表扬少批评,善于捕捉每位学生的“小小进步”,充分调动一切情感因素,形成良好的“情感场”,达到“情知协调”的理想境界,使整个课堂教学呈现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局面,从而激发每位学生的学习热情。只有这样,师生才会成为朋友,学校才会成为乐园,课堂才能成为自主学习的广阔天地。
     新境界之二:实施自主学习的有效方法——“收、放”
“放”是指教师不要怕孩子暴露问题,要解放孩子的身心,要尊重学生的思维成果。一些看似错误的回答也可能蕴含着创新的火花,教师不要轻易否定学生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上的答案,不要把教材上的结论强加给学生,要允许学生对问题有独特的见解。“收”是指在尊重孩子多种答案的基础上,还要引导他们推敲出尽可能完美的答案。课堂上我们能够经常听同学们不由自主说:“我……、我……、我能……、我来做……、我想……、我认为……等等的话语”这些都是学生投入了自主性学习的标志,要达到这样的兴奋状态,教师就不能轻易否定学生的思维成果,不要轻易毁掉学生自己的创新发现。在老师眼里,学生设计出的办法、方案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错误,都应予以肯定,这样,每个学生都能自始至终情绪高昂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试想,如果学生绞尽脑汁思考出的一个答案,虽然言之有理但就是因为不符合老师的标准答案而被一棍子打死,学生怎么再能畅所欲言、积极思维呢?当然,对于学生出现的原则性的错误我们不能视而不见,我们应在肯定其合理性的基础上帮助其分析错因,使其在心服口服的前提下走向成功。教师要适时地对学生在探索中所出现的“闪光点”进行鼓励。正确的探索结论要鼓励,对于错误的观点,教师也要婉转地向学生提出他的观点中所存在的漏洞和错因,这些错误也可以通过学生的合作交流,由参与交流的其他学生提出,从而引起学生本人的深入思考。还要注意,在学习过程中,对于学生提出的不同结论,如果讲得有道理,教师就应该给予肯定,即便是与教材中的叙述有所出入,教师也不应该硬将教材中的结论强加给学生,因为任何知识的学习都要经历由不完整到完整的过程。让学生真实的坦陈自己的想法,尊重孩子的思维成果,不轻易否定孩子在认真思维基础上的答案,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放下包袱、轻装上阵”,也只有这样,才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同时还要在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基础上,引导他们相互比较鉴别,把发散的思维再回“拢”起来,这样就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系统性、严谨性和深刻性。
新境界之三:感受自主学习的重要标志——自由
新课改强调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它呼唤与之相适应的新教学组织形式的诞生。在新课改实践中, 如何创建多维互动的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的教学组织形式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的问题。我提倡部分教学中以“自由三步曲”为主的教学组织原则——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学、在玩中学,以“活动”为第一步曲;让学生围绕目标自主选择教学内容、自主选择喜欢的学习方法。以“发现”为第二步曲;让学生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去发现结果或规律,教师不做现成饭喂学生。以“鼓励”为第三步曲,教师需要给学生提供无尽的学习欲望,细心的发现每一名学生身上的点滴进步,并给予充分的赏识。这样的三步曲,少了不该有的条条框框,多了应该有的自由与宽容,多了促进自主学习应该有的自信和勇气,在这种不拘一格的教学形式中,在这样和谐融洽的氛围里,学生的手指灵活了,思维的闸门开启了,迸发出了智慧的浪花,激荡起创新的激情和成功的欢欣,教师的劳动也涌现出了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数学教学要创建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的环境,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年龄特征、知识经验、能力水平、认知规律、智力水平等因素,抓住学生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根据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材料。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实情、实物、实事入手,注重学生的自主参与,通过独立学习、实践操作、小组讨论、集体评议、师生交流等多种教学手段,使教师在整个环节中起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多让学生各抒已见,多听学生意见,与学生默契配合,达成思维共振与感情共鸣,努力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展,走进自主学习的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