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二维码
|
大自然小学《语文阅读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研究实施方案
作者:大自然小学来源:大自然小学浏览:5779次'时间:2013年3月27日
一、课题名称: 语文阅读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二、提出与构想:
早在春秋时期,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就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明确地提出了思维的重要性。语文阅读教学对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方面的作用是其他任何学科所不可代替的。阅读教学的核心是思维能力,阅读是思维的过程,阅读教学就是训练、发展思维的过程。
目前,我国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忽视了发散性、开拓性的思维训练,小学语文教学还没有完全从应试教育中解脱出来,使学生缺乏对知识领域探索的欲望和勇气,造成想象力枯竭,创新能力缺失。
因此,在当今以新课程改革为支撑,广泛开展创新教育的新形势下,我校将以语文阅读课为突破口,利用以往我们总结的语文阅读课教学模式,继续深入研究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实验目标
丰富语文阅读课课堂内涵,扩展课堂外延,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注意力、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强化激活、培养训练和发展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激活学生的创造潜能。
四、实验周期
实验周期为一年,2013年3月——2014年1月。
五、实验方法与步骤
1、实验方法
⑴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积极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开放课堂教学,减少“规定”,精心设计一些有争议、答案多元化的开放性题目,鼓励学生去寻找多种答案,大胆实践、不拘一格,同时教给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随时矫正不合理的发散思维。
⑵扩展课堂外延。引导学生多观察、感受生活,交流生活,鼓励学生多读一些有益的课外书,多看一看、听一听新闻类、知识类、儿童类的节目。
(1)、 激发兴趣 培养思维意识
“学生的阅读活动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是在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参与下,在感知语言的基础上,对字词句篇进行分析和综合、比较和联想、抽象和概括、判断和推理的思维过程。”在培养学生阅读思维能力的时候,我们千万不能忽视兴趣等非智力因素的作用。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经验的语文教师总是不断的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和自觉持久的热情。“强迫学习的东西是不会保存在心里的”(柏拉图)只有这种强烈的爱好和求知的兴趣,才会在学习中产生良好的心理条件,推动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当学生对阅读感兴趣了,对待阅读就不是敷衍塞责的态度,对于问题糊弄过关了,他就会认真地去阅读文本,读通了、读透了文本,对文本的把握就会准确些、透彻些,思维的效果就会好些。
(2)、 养成习惯 奠定思维基础
好习惯终身受益。学生思维存在的不足一方面来自于年龄、智力方面的限制,另一方面在于学生阅读思维的习惯。抓到书是认真地读,还是走马观花,直接影响着学生思维的效果,如果对文本内容还没有弄清楚,那么,他思维的结果又怎么可能令人满意呢?“不动笔墨不读书”、“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三思而后行”等都是阅读习惯的范例。我们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好教材,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抓到书能坐得下来、静得下来、读得下来、思得下来。
(3)、精心设疑 促进思维发展
提问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提问“可以教会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问会使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的状态。提问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1912年美国学者史蒂文斯第一次对课堂教学提出进行系统研究,发现“教师提问和学生回答大约占去普通学日时间的80%”,进而得出提问是“有效教学的核心”的结论。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钱梦龙老师则认为,提问是语文教学的“常规武器”。纵观我们的一切教学活动,可以说都是以提出问题为出发点又以解决问题为归宿的。因此每位教师都应该加强提问艺术的研究。思维训练的关键在于思考什么、怎样思考。作教师的应该引导学生去思考。一篇课文的重点、特点,一段文字的中心句、关键句,以至于特有的标点符号,是思维的诱发点;学生“不能答”“不开窍”的难点,同样是思维的诱发点。引导思维最好的办法就是精心设计好问题。教师设计的问题应该具有两个特点:
a.问题设计具有可思考性
即教师设计的问题应该根据学生年龄、年级特点,能够让学生进行思考、有利于学生思考,这种思考应该是一种真思考。如三年级就不能设计诸如想一想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是写孙中山吗一类的问题。这些问题看上去好象是问题,在让学生思维,其实这是一种假思维,因为学生根本不用思维就能获得答案,他不仅不利于学生思维,久而久之,反而会限制学生的思维。
b.问题设计具有提示性
在教师设计的问题中,学生应该能够感觉到思维的方向,在问题的提示下进行思维。来看一看《冬天不要砍树》,我们不妨改变一下问题的问法:作者写这篇文章只想告诉我们在冬天这个季节里不要砍伐树木吗,他还想让我们明白什么呢?又如《海洋—21世纪的希望》一文,在提问前我们不妨提示一下:关系有有利的一面,也会存在不利的一面,请大家想一想,人类与大海会有哪些密切的关系呢?换种带有提示性的问法,学生的思维方向就不会错,就能在教师预想的轨道上发展与提高。
(4)、扎实训练 提升思维能力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表现形式,是获取知识、巩固知识和深化知识、提高智能的一种手段,是优化课堂教学的一种措施。阅读教学使用的文本仅仅是教学所使用的工具,仅靠阅读教学的文本培养思维的能力是不够的。我们应该配合课堂教学的需要,及时地开展阅读训练,以期巩固提高。
a.同类型练习迁移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之下或通过独立思考运用一定的阅读理解的方法,理解了文本,此时学生的心理是喜悦的,但对文本理解的方法还需要通过练习进行强化巩固,我们可以趁着学生在感到成功的喜悦的时候适时的利用同类型的阅读文本让学生进行阅读理解,既是对学生之前阅读理解的一种检阅,又是对学生掌握阅读方法的强化巩固。
b.读写结合巩固提高
了解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可以使学生顺利地阅读相关的文本,感受文本所要表达的情感。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阅读的方法,我们可以在让学生进行同类型阅读迁移的同时,选择有代表性的文本,让学生学习例文的写作方法进行仿写,通过读写结合的方法巩固提高。如《富饶的西沙群岛》,在教“西沙群岛的富饶”时,我先让学生进行讨论:作者通过哪些描写,反映西沙群岛富饶的特点的?同学们通过讨论知道了作者是通过对“海底的动物”、“海底的植物”、“海底的矿藏”的描写表现西沙群岛富饶的的特点的。然后又让学生有选择的思考:①、下课了,操场上顿时热闹起来了,表现在哪些方面?②、春天到了,花坛里真美呀,美的事物有哪些,怎样的美?思考之后分小组进行交流,最后用笔写下来。通过读写结合的训练,学生基本上就掌握了围绕中心句进行描写的方法。
(5)、鼓励质疑 拓展思维空间
古人云:“学贵质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师留给学生一定的质疑的时间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培养思维能力的一条省时、省力的捷径。质疑本身就是一种主动思维,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曾经说过:“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的思想的诞生。”学生产生了问题意识,就会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和强烈的内驱力;就会在试图精确地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各种思想时,积极调动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及动手操作能力;就会养成好问、多问、深问的思维品质,为培养勇于探索、追求真理、发现创新精神、发展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打下坚实基础。
问题是思维的主要诱因,精心设计问题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但是,在老师问题的指引下诱发的思维总是被动的思维,我们不仅要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进行思维,更需要学生能够自主思维。让学生发问是使学生自主思维的有效途径。学生主动发问必定会建立在熟读文本、深层把握文本内涵的基础上,问题更是在充分思维的过程中提出的,提出问题的过程其实就是熟读文本、充分思维的过程。学生主动发问之后,得到的答案信息应该是多方面的,发问的同学就会在多种信息面前进行思维,以选择自己感到满意的答案,学生选择信息答案的过程就是学生对信息加工、整合的处理过程,学生对信息加工、整合的处理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因此,我们应该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积极鼓励他们敢于和善于置疑,增强他们的问题意识。让他们的思维能力在问题中得到提高。
2、实验步骤:
在实验过程中,按以下三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 (2013年2月——2013年3月)准备阶段
总结我校以往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根据具体情况,制作操作性很强的实施计划,成立实验小组,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
第二步 (2013年4月——2013年11月)研究阶段
研究实践,转变教育观念,开放课堂教学,丰富课堂内涵,扩展课堂外延,探索培养训练阅读思维的途径,及时修正和调整研究方案,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阅读思维。
第三步 (2013年12月——2014年1月)总结阶段
全面总结研究过程,分析研究成绩,展示研究成果,交流研究经验。
六、指导思想与原则
1、指导思想
以小学的《语文课程标准》为指针,以现代教学论、心理学为理论依据,科学地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知识与能力的关系,丰富语文阅读课课堂内涵,扩展课堂外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热情,探索培养发散思维的途径,确保学生的阅读思维得到培养训练和发展提升。
2、实施原则
组织学生共同参与,不准以任何理由和借口淡化训练,让学生始终成为思维的主体,教师仅起辅导作用,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坚持丰富语文阅读课课堂内涵,扩展课堂外延,激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的“要我想”转化为“我要想”。
七、课题研究的对象。
实验班级:三年级(三)班
四年级(一)班
五年级(二)班
六年部
对照班级:三年级(一、二、四)班
四年级(二、三、四)班
五年级(一、三、四、五)
八、实施措施:
(1)、每学期认真制定课题研究计划,按计划上好课,和同科目教师进行研讨。
(2)、参加大学区、校教研活动,通过听课、听讲座、培训等,汲取经验,总结完善教学方法。
(3)、学习有关培养阅读思维的理论文章,获取信息,以理论指导实践,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
(4)、平时精心收集有关阅读思维培养和训练方面的材料,为实验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5)、积累好过程性材料,为实验总结经验做好充分的准备。
十、成果形式:
公开论文、个案分析、课例、课题结题报告、学生的预习、阅读扩展作业、课堂录像资料等。
十一、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1、 指导有保障
(1)我校主抓教学的副校长徐凡,自参加工作以来,始终工作在语文教学的第一线,有丰富和先进的语文教学经验。而且,她始终坚持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头脑,提高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工作中积极观察思考,善于发现、总结,已使自己有了很高的业务水平、很强的工作能力和过硬的基本功;是我区小学非常知名的教学校长,能很好地指导教师完成这项课题的研究工作。
(2)本课题得到学校领导的充分重视。
马校长亲自提出改革语文阅读课教学,培养学生阅读思维的想法,并带领副校长和主抓语文学科的教导主任共同研究和制定我校“阅读思维培养和训练”的实施方案,亲自挑选实验教师并在开题会上作动员报告。
(3)强化师资学习。
教师认真学习基础教育改革及课程标准的理论,广泛收集研究课题实施的材料与方法,参加区、校教研活动,通过听课、听讲座、培训等,汲取经验,总结完善培养学生阅读思维的方法。学习有关培养学生阅读思维的理论文章,获取信息,以理论指导实践,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为课堂教育改革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4)制定计划,交流研讨.
教师每学期认真制定课题研究计划,按计划上好课,和同科目教师定期进行研讨、交流心得。平时精心收集有关培养阅读思维方面的材料,为实验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进行落实,写出本课题的经验报告或实验报告。
2、物质保障
A、物质力量:学校配备了大量的图书、多媒体教室,电子备课室等。
B、资源共享:充分利用网络,学习别的学校在阅读思维培养和训练方面好的经验方法。
参考文献
《新课程教学方略》
《新课程标准》
《相约在媒体》
《教学案例与分析》
吴春艳
2013年2月20日
附:我校总结的阅读课教学模式
1、检查预习 夯实基础
(1)生字词:听写与朗读
(2)文章概况:主要内容、写作目的
(3)积累与运用
2、初读文本 整体感知
(1)归纳主要内容
(2)明晰写作目的
(3)感悟语言色彩
3、析读文本 训练思维
(1)感受最深的段落。在表达写作目的上自己的理解;能否拓展一下与之类似的素材;谈谈拓展素材与文本素材段落的不同。
(2)自己欣赏的语子与词语。在表达文章主题方面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诵句子及词语所在的句子,把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
4、驾驭文本 读写结合
(1)整理作者写作思路
表达主题(目的)——主要内容——选择的典型素材——最具感染色彩的句子与词语(能说出自己的独特理解)
(2)背诵最喜欢的句子和段落,背写喜欢的词语。
5、拓展文本 阅读体验
(1)提供阅读文本,独立整理作者写作思路。
(2)教师评价,对学生整理的作者写作思路给予等级评价。每学期完成16次独立阅读评价,阅读材料进行打印,每生一份。
从书写、语句正确、流畅、词语色彩等方面给予鼓励性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