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二维码
 

您的位置:首页 >> 业务动态 >> 专题研究

作文改革实验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作者:王晓丽来源:王晓丽浏览:1684次'时间:2011年10月28日
【内容提要】
    “如何培养写作的兴趣”快乐作文实验研究是针对作文教学的现状提出的,属于生活作文。因为从学生习作内容来看,学生虚假作文的现象还很严重,“造句”“造文”的现象普遍存在。学生没有感性的认识与体验,没有写作的材料,内容贫乏,情感苍白,写作就成了苦差;从作文教学过程来看,教学过程与学生实际严重脱节,大多数学生失去了作文的兴趣、信心;从教师的指导来看,作文指导方法机械、呆板,允许学生吹牛、编故事,甚至鼓励学生背例文来应付考试,对学生语言的发展缺乏科学的训练,从而造成学生厌写作文。鉴于此,我们将以作文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以“包全杰小学作文循序教学法”实验为载体,开展作文教学的研究,以此带动我校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
    一、课题实施基础与可行性分析
    (一)课题的提出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作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活动。因此,要让学生写好作文,必须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实践中获取习作的原料,丰富习作的素材。
    凤城市东方红小学在原校长包全杰的带领下,从1981年秋季开始着手小学作文教学改革,经过二十几年的实践研究,创造了“小学作文循序教学法”,这种教学法变作文教学的单一性、刻板性为多样性、趣味性;变封闭的作文教学为开放的作文教学;变重形式轻内容为坚持从内容入手边指导边实践;变师授作文为自能作文;变作文的成人语言为儿童语言,从而大面积提高了学生作文水平,积累了丰富的作文教学经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大自然小学作为一所新型学校,在作文教学方面,必须以崭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特色迎接新一轮课改所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我们深刻地感受到要想在作文教学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有所特色,就必须对作文教学进行系统研究和开发。我校有良好的语文教师队伍,有一定的作文指导能力和科研实验能力,作文校本课程开发具有一定的潜能,具备承担小学作文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的能力。我们也力争通过这项课题研究,探索出一定具有理论价值的、具有我校特色的作文教学模式,切实提高我校语文教学水平及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实验假说
    学生作文,不仅仅是记忆身边的一些事,谈谈自己的一些感想;作文教学,不仅仅交给学生一些作文方法,只负责帮助学生作文成型,做文和做人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我国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认为:教学生作文,必须教学生做人,提高学生作文的能力,最根本的工作在于提高学生做人的能力。学生作文是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作文教学,是促进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好的作文教学既注重学生生活经验的积累指导,又帮助学生提高对生活内涵的认识;既重视指导学生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又帮助提高思想认识水平;既注重写作方法的指导,又加强培养学生对作文浓厚的兴趣、端正的态度和良好的习惯。
    在我校开展“如何培养写作的兴趣”快乐作文教学实验,通过设计科学的作文教学过程,选择恰当的途径和方法能进一步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逐步树立写作的意识,掌握正确的习作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将使我校语文教师的原有教育观念、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评价观等诸方面得到改变。
    二、理论依据
    (一)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的目标
    第一学段(1-2年级)写话目标
    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第二学段(3-4年级)习作目标
    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2.能不拘形式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3.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4.能用简短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
    5.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6.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冒号、引号。
    7.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词句。
    8.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第三学段(5-6年级)习作目标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4.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5.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6.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7.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二)学生的心理需要。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个体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它可以提高人的工作效率,使人充分发挥才能,且长时间保持高效率而不感到疲劳, 因此兴趣在提高习作效能中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尤其是儿童从小就有很强的表现欲,总想把自己的感受、想法、所作所为,都说出来,写出来,求得与他人的交流。
    (三)现代教育教学理论
    1.多元智能理论
    2.建构主义理论
    3.双主体教学思想
    4.各语文名家有关作文教学的思想和方法。
    三、实验原则
    1.主体性原则
    指导学生主动地观察事物,观察生活,动地拟题(或审题)立意,主动地构思成文,主动地修改评议。变传统的师授作文为主动的自能作文,使学生成为作文教学中的主体。
    2.发展性原则
    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能主动、生动、和谐、全面地发展。
    3.愉悦性原则
    在作文教学中,运用各种生动活泼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在兴味盎然的气氛中学会观察,学会作文,提高思想认识水平。
    4.激励性原则
    鼓励学生观察事物,观察生活,积累作文素材,大胆尝试,写放胆文;鼓励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评论他人的作文,为学生作文成功创造各种条件。
    5.实效性原则,主张作文教学内容不在于多而在于实,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层次性。对学生的发展有实效性。
    6.轻负担原则
    实验在减轻学生负担,不加重教师负担的前提下实施,寻求轻负担高效率的教学途径。
    7.渐进性原则
    即遵循一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强调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注意知识和技能的连续性,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形成一个系统的整体。
    8.个性化原则
    因材施教,让学生的个性在活动中得到充分发挥与和谐发展。
    四、实验目标
    (一)学生发展目标
    立足学生全面发展,完善学生综合素质。
    1.解除学生的畏作心理,培养其关注生活、关爱生命的人文意识,以及认真观察周遭事物、勤于攫取生活、勤于思考各种现象的良好习惯。使学生敢于、勤于、善于、乐于说真言、写实话、吐真情。培养学生自能作文的意识、兴趣、能力、习惯以及对生活和习作负责任的态度。
    2.让学生在绚烂多姿、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吸取营养,在接触美丽的大自然中陶冶情操,在了解人与人,人与事物的关系中明白道理。
    3.切实提高小学生的观中国观察力、想象力和理解事物的能力。
    4.激起学生自我表现的欲望和作文的热情,勉励他们自悟自得,从中取得
进步,体验写作的乐趣。
    5.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真正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
    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教师发展目标
    1.树立教师的语文教学观,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
    2.促进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
    3.提高教师自我发展能力;
    4.培养教师教育交往与合作能力;
    5.通过此项实验培养一批“优秀教师”和“名师”。
    (三)学校发展目标
    1.通过实验研究,萌发校本课程开发思路;
    2.通过实验研发,促进我校形成办学特色;
    3.通过实验研究,铸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五、实验方法
    1.实验取样:以中青年结合的原则确定实验老师,对学生采取整班随机取样的方法。
    2.变量控制:实验班与其他班学生状况相近,所处大环境相同,均采用同一课本教学,课时数相同、作业量相似。执教老师工作态度、教学水平、工作量基本相当,并共同参与学科组教学活动,课题研究活动单独进行。通过施加实验因子,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全面提高写作水平。
    六、实验措施
    (一)努力提升整体素质,探索教师培养多元化。
    语文教研组现有教师28名,参加作文课题实验的有13人,其中,获得过省级优秀课的有6人,市级优秀课的有13人,市级以上骨干教师5人,本科学历达标100%。他们在各自的研究中,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以生为本,团结合作,不懈追求”的和谐诗篇,奏响了大自然人“完善自我,拼搏探索,务实创新”的动人乐章。为此,我们加强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加强实验教师的理论学习,提高实验教师自身素养,促进教师观念转变。
    通过自学、集中学、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形式,尽快促进教师观念转变,适应教改需求。并定时开办作文教学培训,加强实验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学与提高。
    不仅要随时为校内教师提供交流,学习的机会,还要积极为实验教师提供与其它典校教师的相互学习、交流的机会,开阔视野,相互取长补短,短时间内尽快提高。
    2.丰富教研形式,凝聚集体智慧。
    为了使集体备课和集体教研更见实效,工作中,扎实开展“诊断课”、“案例课”、“研讨课”、“观摩课”,树立“问题即课题”的意识,使校本培训与校本教研相互结合,相互促进,为打造我校品牌教师、品牌课堂提供了教师展示自我的平台。
    开学初,课题组通过教研自下而上地制定了个人、年组及学校的校本研究专题,并将每周一第五节,每周二第四节分别规定为统一的低、高年组教研展示课时间。期初将计划具体到授课时间、授课教师、授课班级、授课课题,并统一印发到每一位教师手中,做到了计划周详。本学期呢,我们要求参加作文实验的教师必须执教与实验相关的课型,例如,杨金龙老师的口语交际《丰富多彩的世界》,金秋老师的古诗教学习作化研究《示儿》,林明老师的片段赏析仿写《意境》,还有惠晓东和商海霞分别执教的习作指导和习作讲评课……
    同时,对每周听取的教研课,我们要求教师进行案例式评议,并在当周的周三集体教研时间进行反馈。而为了更大地发挥集体的智慧。我们还利用集体备课时间,在同年组中开展了同备一堂课,同听一堂课,同研一堂课,集体教研结束后再对本节课进行加工,再备、再听、再研,正是在这一系列的研究中,通过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互动,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实现了思维、智慧上的碰撞,从而产生新的思想,使原有的观念更加完善和科学,产生“1+1>2”的效果。
    3.突显读书这一工作主题。
    “读书的男人最富有,读书的女人最美丽,读书让我们这个精英团队更加充满活力与朝气!”工作中,我们以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为目标,以读书充实自我为主旋律,以“作文教学改革实验研究” 课题为切入点,积极提倡以自学为主,组织学习为辅的学习方式,坚持写好双周一次摘抄和感悟的《教学札记》,从书中汲取知识,提高自身理论修养,以使习作基地建设活动真正落到实处。
    4.在“春雨工程”活动中共同成长。
    我们学校采取的是分科教学,为了充分发挥课题组学科带头人的辐射作用,形成骨干与新秀相得益彰。我们课题研究组积极开展了“春雨”工程,本着“双向互动”的原则,为2003年参加工作的4位青年教师分别指派了师傅,并召开了隆重的拜师仪式,签定了“春雨工程”协议书,而每年一度的总结表彰会上,更是感人肺腑,真情流露,看着年轻教师的成长,每一位骨干教师的脸上都会露出欣慰的笑容。正是这一活动的开展,我校4位青年教师目前已经全部进行过区级以上观摩,并有2位男教师进行了市级观摩,受到了与会者的一致好评。
    5.在各项活动开展中提升自我。
    作为一所新兴的现代化小学,信息技术资源的优越是我们得天独厚的条件。2004年,学校引进了中教育星平台,丰富了习作资源;2006年开设了远程教育,引进了“中小衔接习作教学平台”,拓展了素材的积累的空间;2007年,学校又成立了“资源库”,专门以习作教学为主题,分门别类地搜集了教师自己开发设计的优秀教学设计案例集锦、教学反思及评议和课件制作,进而在丰富的语文硬件资源保障的基础上,做到科学、有序地积累资源内容,真正实现资源库的共建和共享。
    与此同时,为了发挥“名师引领”效应,我们继续开展“请进来”和“走出去”活动。先后组织中心组成员到东方红小学、大连金洲实验小学、温岭市横湖小学学习习作经验,并组织教师观看《于永正课堂教学实录》《崔峦讲座》《名师面对面》等教育专家录象,促使教师进一步更新教育理念,反思教学实践,加深对新课程标准的认识与理解。
    (二)蓬勃开展语文活动,发展学生思维多样化。
    我们之所以积极调动各种有效因素,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其目的就是希望高素质的教师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来。为此,课题组老师静心研究,有计划地,系统开展了一系列语文教学活动。
    1.晨读十五分——经典诵读
    我们利用每日15分钟的口语训练小课时间进行大声诵读古诗文及佳作名篇活动,并且制定了《大自然小学课外阅读计划》。从《三字经》到《弟子规》,从《爱莲说》、《陋室铭》、《童趣》到《桃花源记》与《论语》,都是我们诵读的篇目。同时,我们还将《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内容结合语文教学分配到1-4年级,其中一年级两学期背诵古诗16首,二年级两学期背诵古诗18首,三年级20首,四年级26首。五年级、六年级阶段鼓励学生背诵宋词,达到每学期15首。一、二年级《三字经》每学期背诵四分之一;三、四年级《弟子规》每学期背诵四分之一;五、六年级《论语》,其中五年级上学期《学而篇》,下学期《为政篇》;六年级上学期《里仁篇》,下学期《雍也篇》。为了激发学生诵读热情,全面铺开诵读活动,我们还采取了古诗文闯关的方式进行集体验收,由班级自行决定闯关时间,请学校领导到班级按照计划当场进行抽测,当听到那琅琅上口的诵读的背诵声,当看到学生闯关成功时那欢呼雀跃的表现,我们由衷地感到了一丝欣慰。
    2.候课五分钟——魅力展示
    为了有效利用课前5分钟侯课时间,我们课题组教师静下心来,坐在一起研究,以年部为单位,根据学生实际、季节转化、读书活动等精心设计每周主题,不仅注意了与课堂教学的紧密联系,还将阅读教学的知识拓展巧妙地安排进来,使学生的创作与才华既有了展示的平台,又注重了口语训练与课堂教学的一体化。
    3、每周一广播——激发习作兴趣
    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增强动笔的自信心,这是我们每一个语文中心组成员长期思索的问题。为此,我们于每周二开通了“童眼看世界”校园习作广播,轮流邀请各班所推荐的优秀习作创作者亲自到广播室进行朗读,既在学生身边树立了榜样,又使创作方产生了成功的动力,进而提升了习作的兴趣。
    4.每周一特长——熏陶读书情感
    英国著名教育家梅森曾说“在天使不愿涉足的地方,脚印何等珍
贵!”为了使学生从小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学校不仅开放了图书室,丰富了班级图书角,而且还利用每周五的第七、八节课开设了阅读课,作为学生的一项特长去培养。短短的60分钟,孩子们和老师一起,在行云流水般的音乐声中静心品读,在浓厚的读书氛围中熏陶情感,进一步开启了通往高雅殿堂的心灵之窗。为此,我们还制定了详细的计划,
    (1)明确课外阅读要求
    ①速度要求:低年级提倡朗读,每分钟不少于50至60字;中年级朗读和默读相结合,平均每分钟在100至120字;高年级提倡默读,每分钟为160字左右。
    ②读书笔记:要求学生在读必读书目的同时,做好读书笔记。读书笔记没有固定的格式、写法也多种多样,可以摘录有教育意义或精彩生动词句段落,可以按照书中的故事情节、段落、层次进行综合提炼,选择恰当的词句编写提纲,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把书中的主要内容归纳出来,可以写自己阅读后的心得体会(写在日记本上)。
    (2)保证课外阅读量
    ①一年级不少于5万字(拼音读物为主);
    ②二年级不少于10万字;
    ③三年级不少于20万字;
    ④四年级不少于30万字(以童话、寓言为主);
    ⑤五、六年级不少于30万字(以科普读物为主);
    ⑥每生每学期平均读五本书。(其中假期一本);
    ⑦保证阅读时间:每周一节阅读课(原语文老师的自习课),每月一次读书汇报会(每月的最后一节阅读课)。语文教师在阅读前,做必要的指导,指导学生读书方法,鼓励学生做读书笔记,自己解决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学生每天有半小时自由阅读的时间。
    5.每月一汇报——书香伴我成长
    为了使学生不仅“好读书”,而且做到“读好书”,我们一直采取推荐读与选择读相结合的方式,引领学生读书。并每月召开一次班级读书交流会,完成一次《读书伴我成长》的读书笔记积累与交流。为了更好地凸显实验成果,推广好的经验,我们加强了常规检查力度,从全校选择典型班级,通过读书汇报课,展现了长期以来学生的训练成果,起到了以点带面的辐射作用。
    6.双月朗读一验收——自信与我长相伴
    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方法和途径有很多,而善于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融入情感地进行个性朗读则是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为了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促动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我们将语文老师分成六个评委组,换年部验收学生的所学课文的朗读情况,并按比例评出优胜者加以奖励。
    7.习作竞赛与验收——积累、运用相结合
    每学期我们都要对学生的习作水平进行评估,每班选取10名学生进行竞赛,验收则与朗读的方式相同,由教师按照班级学生的习作水平进行降幂排列,领导进行随机抽取序号,这样就等于将同一水平线的孩子放在了同一起跑线,既初步了解了各班级习作的基本情况,又进一步引起了教师对习作的足够重视。
    8.阅读竞赛展身手——拓宽日常阅读面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是“观察思维表达密切结合”的创造性活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功夫在课外”,这功夫包括思想水平,活泼而缜密的思路,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习惯等等(张志公《谈作文教学的几个问题》)。而课外阅读活动,恰恰在训练学生“课外”功夫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提高学生“思想水平”,畅通学生“思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学生作文学习提供了“良好的语文环境”,“广泛的阅读天地”,对学生课内学习是重要的补充,同时对形成“大语文”教学体系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为了拓展学生的阅读面,我们充分重视了课内、外知识的衔接,引领学生在广阔的阅读天地中尽情遨游,并通过笔试的形式,开展了学生全员参与的阅读知识竞赛,评选出集体一等奖和个人一等奖进行奖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9.保障课外阅读实施
    ①继续开展“阅读周”活动。
    针对区阅读周相关要求,结合我校特色,每学期都相应的开展“阅读周”活动,旨在创设阅读氛围、交流阅读心得、表彰阅读先进。
    ②继续启动班级图书角,创办学校开放式图书角。
学校为各班建立了班级图书角,各实验教师要充分利用班级图书角,做到资源共享。除此之外,学校还将开放图书馆,供学生自由阅览,为学生提供优良的读书环境。
    ③实践活动:
    A:背诗大王:根据学生的背诵情况,评选,并授予称号。学期末交教导处。
    B:班内阅读评比栏:充分利用,根据学生的表现,评比阅读标兵。每学期检查一次。
    C:《阅读伴我成长》读书汇报卡:进行月读书汇报时填写,一月一次,每学期三次,汇报后积累好,学期末学校进行抽测。
    10.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类活动,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
    “不同学段学生的写作都需要占有真实、丰富的材料”在教学中,“不仅要具体考察学生占有什么材料,更要考察他们占有各种材料的方法。要用积极的评价,引导和促使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因此,作文教学应该与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学校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在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学校生活中去体验,在体验中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辨别是非的能力等等。学校要通过开展:“小鬼当家”、“雏鹰在社区”、“校园艺术节”等各类系列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开拓学生的视野,从而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
    11、过程性管理显特色——客观评价多角度
    为了全方位、多维度地客观评价学生的成长历程,我们为学生建立了成长记录袋,将学生的第一篇日记,第一个证书等有纪念意义的成果装入其中,并改革了评价方式,融入了过程性管理,分别从使用普通话大胆发言、朗读、古诗文积累、日记、习作、写字、基础知识、学科习惯等8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详尽的日常评价,这种全面而客观的评价充满了赏识,极大地调动了孩子的自信心与进取精神。
    12.每年一校刊——增强动笔欲望
    为了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我们不仅鼓励学生注重课堂教学中好词佳句的积累,日常阅读中读书笔记的运用,而且围绕每一次的习作主题有目的地安排积累内容,做到有所为的积累,有针对性地储存,有意识地调出,实现了读写的迁移,提高了习作的水平。并鼓励学生爱动笔、勤动笔,养成爱写日记的好习惯。
    可是,当我们开始带领孩子读美丽的散文、诗歌;给孩子讲感人的故事;带孩子做快乐的游戏时,我们却一次又一次地发现,让每一个孩子都很醉心的,还要数——“玩”。童年的快乐离不开孩子们的游戏、玩耍,离不开在大自然中尽情地放飞自己的心情。于是,我们努力为学生营造参与实践的活动氛围,还积极调动家长的力量,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为了把好的东西保留下来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作用,我们开始和孩子一起创办班刊、校刊,鼓励学生在学校网站上发表文章,拓宽交流空间和习作视野。在这里,那些美丽的生活瞬间一次又一次地绽放;那些“童心”中的自然,就象我们在《童眼看世界》这本书中所设置的版块一样,经历了“春芽萌动”——“小荷初露”——“雨润果甜”的成长,更能激发学生把兴趣转化为内在的动机和需要。
    (三)师生共同开发写作教材资源。
    1.实验教师在开学前,必须把新课程标准对各年段习作的具体要求,细化到每组教材、每篇文章之中,并且结合新课程标准、学生实际情况、教者自身特色,善于挖掘课本以及课本以外的写作资源,充分利用我校为教师配备的教学软件,创造性地使用东方红小学作文教材,初步形成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教材;
    2.实验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发现、积累、运用自己喜欢的阅读、写作材料,并且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交流与借鉴的机会,同时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观察身边的事物,为自己的习作开发快乐的源泉;
    3.每学期末,每名实验教师要经过不断的摸索、实践、改进,形成一套具有自己特色的、比较完善的写作教材,强化指导,倡导个性化作文,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1)加强作文教学与整体语文教学的联系以及和其它学科的整合,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及习作能力。
    实验教师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作文教学的陈旧观念,由封闭的作文教学观念转变为开放的作文教学观,由单一的作文教学转化为趣味作文教学,由师授作文改为自能作文,由重形式轻内容改为边指导边实践,由成人语言变为学生自己的语言,即“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心”。
    (2)结合识字教学,丰富学生语言积累。
    其实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都是有机结合、有机渗透的,不允许机械的、人为的分开,它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统一体。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识字教学的优势,多渠道、多方法的丰富、培养学生的语言积累。
    (3)结合阅读教学,教给学生习作方法。
    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根据各学段的目标,教师要具体考察学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通过阅读教学,教给学生习作方法,把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使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相得益彰。
    (4)强化作文教学与其它学科之间的整和,为学生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首先要求实验教师要善于利用其它学科的相关内容为学生的作文服务;其次要求在任何一节课堂上,教师都要引导学生语言规范、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思考的主体,表达的主体,为作文教学奠定扎实的基础。
    (四)积极营建书香氛围,积淀校园底蕴高雅化。
    通过教师素质的提高,通过各项活动的开展,学生们能将在讲读课中学会的写作方法,将在大量的阅读中吸取的丰富营养,通过笔端尽情流淌出来。如今的我们,和孩子一起徜徉在经典诵读的长河中,生活在书香浓浓的氛围里,领略着华夏五千年的悠久文化,浏览着现代赏心悦目的优秀佳篇。
“让学生的心灵沐浴书香,为孩子的一生着想,为孩子的生命奠基”将成为我们不懈的追求,“高雅、丰厚、内涵、底蕴”将成为我们不断积淀的校园文化。在今后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将继续努力、探索,使我们的习作研究呈现出思想生命火花的碰撞与展现,使我们的语文研究成为情不自禁从心灵深处淌出的丝丝甘泉。
    七、研究成果                   
    1.实验教师和领导制定专题研究计划;
    2.完成实验研究报告;
    3.形成《大自然小学作文教学优秀论文集》;
    4.形成《大自然小学学生优秀作文集锦——童眼看世界》;
    5.将优秀教学设计上传到学校网站进行资源共享。
    八、实验后的思考
    1、学生的思维发展了,表现欲增强了,学习跳跃性大了,但应试教育的观念不可避免地存在于家长和教师的心中。那么在学生个性得到发展的同时,怎样解决传统得高分的习作模式与个性的问题。
    2、教育的起点是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教育的终点是让孩子各尽其能,但学生中两级分化严重。
    3、如何缩小由于新课程的开放性和弹性而造成的教师之间的差异?如何加强教师的专业精神、专业人格、专业才能的专业化发展?
    4、注重语言积累的同时,还应加强生活和感受的积累。可是现在的孩子对大自然、社会接触得太少,活动也太少。再者由于独生子女多,人们都住进了高楼,彼此不相往来,所以人与人之间少了一份接触,少了一份情。学生生活单调,感受不多,情感不丰富,因此他们的“心理词典”所储存的“词条”就少得很。这势必影响他们的理解,影响他们良好情感的形成。怎样给每个学生一个金色的童年,给每个学生留下美好的记忆,把孩子教出灵性来。
    九、实验结论
    本实验经过两年的实验,已基本结束,我们从激发学生兴趣出发,在积累上求实,在内容上求新,在形式上求活,在评价上求变,全面提高了学生的作文水平。达到了预期目标,假设成立,经验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