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二维码
 

您的位置:首页 >> 业务动态 >> 专题研究

“深入开展校本研训,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作者:王晓丽来源:王晓丽浏览:1646次'时间:2011年10月28日
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基本观点
    (一)课题提出的必要性。
    进行校本研训是学生的需求,教师的需求,学校需求。为此,学校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校校本研训方案》,成立了《教师成长档案》,并组织教师集体学、自学关于校本研训方面的相关材料。进而明确校本研训是服务于学校特色建设的,是学校办学宗旨、育人目标的有效的载体。
    (二)课题研究目标的明确性。
    1.总体目标:建设更加合理的师资队伍结构,增强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和水平,提高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实力;重点培养一批具备实施和推广新课程能力的专业型、学习型、研究型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并开发出符合我校实际情况、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有体系的校本课程活动内容,逐步形成具有实践意义的校本课程操作体系。
    2.具体目标:
    (1)科研目标:通过三年半的研究,逐步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学科校本课程及拓展课程。
    (2)育人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其知识更加丰富,品格更加完善。
    (3)工作目标:创设独具特色的校园环境,提高教师的素质,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和提高。
    (三)课题研究内容可行性。
    校本研训的目的就是提高教师的素质,促进学校和教师的发展。校本研训的主要内容体现在三个方面,即①师德修养的培训;②新课改理念的学习和探索以及教育教学中实际问题的探讨与研究;③教师业务素养的提高;④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培养;⑤教师自我反思能力的培养;⑥学科校本体系的开发与拓展。
    (四)研训思路具有可操作性。    
    本着“科研引领,教研体现,过程管理,简约高效”的原则,在“校本”理念的支持下,把课堂教学活动、教师自主学习、共同体研讨、主题式培训等方面看成一个整体,协调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现问题,自己进行梳理提炼,归纳出一个专题,然后围绕专题收集资料、阅读有关理论著作、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再组成专题化的共同体进行互助式研讨,通过专家的引领,同伴的交流,达到更好地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整体素养将得到提升,专业水平将进一步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特色与创新之处
    我校在分析了教师的实际情况后,确定了以学科整合为契机,以课程改革为核心,以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为目标的教育策略,把提高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作为校本课程实施的主要内容,扎扎实实地将校本课程研究落到实处。
    (一)转变教育观念是校本研训成功的关键
    教育观念是教育行为的内驱力,没有先进的教育观念,就不会有进步的教育实践。没有转变教育观念,就不会有实施校本研训的真行动。
    1、领导重视,目标明确,保证校本研究工作有序开展。
    学校领导对校本课程研究非常重视,始终以培养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为重点,把搞好学校校本研究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认真抓紧、抓实,提出了“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走科研兴校之路”的办学思路。为了加强对校本研究课题工作的领导,还成立了以一把校长担任主持人,教导主任、德育主任、学科骨干为成员的校本研训课题组,同时,身体力行,课题组成员依次接受了相关培训(参加区教师学校组织的校级领导、中层领导分期分批新课程培训,参加外出考察学习等),有力保证了校本研究工作的有序开展。
    2、开展博闻深悟,促进校本研究思想深入人心 。
    (1)转变教育观念,做一名思想型教师。
    “教师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是学校的生命和活力所在,精神和力量所依。要引导学生快乐发展,教师首先应该成为快乐发展的榜样。为此,学校提倡“赏识、和谐、人本、卓越”的校风,“广博、精湛、亲情、博爱”的教风,“乐学、勤学、个性、有恒”的学风,积极创设团结、向上、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充实教师头脑,树立大的教育观与教材观,提升专业化发展水平。
    (2)拓宽途径,做一名学习型教师。
    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首先要融入文化的变革之中,追求先进文化的先进思想,有思考地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知识更新,让一切美好的东西都为教学所用。
    ①专家引领,提高能力。
    有针对性地开展了“请进来,走出去”的教育教学活动。在活动中,以科研为中心,请专家进行专题性辅导;同时,充分发挥我校人才资源优势,请名师、骨干进行专题性讲座;结合校外的一些校本研究教研活动,组织我校教师参加,开阔眼界、拓展思路,提高专业水平,进而提高教师自身的修养和专业技术水平。先后组织教师聆听了市教育局组织的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芦咏莉关于《关于新课程课堂教学的若干问题》学习的报告,国家基础教育司原司长王文湛的报告,教育改革家魏书生的报告等。
    ②在感悟交流中进步。加强教师的业务学习,采取领导辅导与教师自学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评价机制提高校本研训工作的效率与效果。依据教师业务总结中提出的普遍问题以及将要实施的新举措,如对新教材的使用建议、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新型的师生关系、新课程的评价问题等,组织教师开展教育沙龙,通过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互动,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实现在思维、科研智慧上碰撞,从而产生新的思想,使原有的观念更加完善和科学,产生“1+1>2”的效果。
    ③汲取书的营养。在一定意义上说,读书就意味着教育,甚至意味着学校。通过书中一个个鲜活的教育案例可以拓宽思维,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唤起深深的反思,进而在书中发现自己,检查自己,提升自己,超越自己,让自己与学生,与新课改共同成长,共同进步。为此,学校把倡导教师读书,作为校本培训的主要内容。由学校制定总体读书计划、统一布置读书任务、统一提供学习书籍,每双周举行一次集领导专题讲座与教师交流感悟于一身的读书活动,以达到开口议,动脑想,提笔写,在实践中体悟的目的。
    为教师购买课程改革相关材料。校本课程开发作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带来的一个重要课题,教师们对此并不熟悉,学校领导对这个课题最初也感到陌生。因此,我们从理论学习入手,学校为每位教师都购买了《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和《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走进新课程》每位教师一本,各学科《新课程标准》及《新课程标准解读》每位教师一本,学校购进了120G 的有关新课程的光盘(文渊大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制作的《文渊》系列新课改光盘;通识培训光盘北京——新课改系列教学光盘等),为校本研究工作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④为教师外出学习课改经验创造条件。课题研究期间,课题组赴省外考查学习5人次,100%参与了市外学习活动。
    ⑤在和谐的“教研三步曲”中,加大教师间的交流力度。教研活动倡导“各抒己见”、“理论充电”、“献计献策”的“教研三步曲”。充分利用每周一次的教研展示课时间和每周三的业务学习时间,开展“博闻深悟”活动,以展示课为载体,以中心发言人的主要观点为主题,引发集体讨论,通过互谈体会,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与此同时,围绕校本研究专题,我们还定期开展了组级间和校级间的教学经验交流活动。在活动中老师总结了自己的工作经验,提出的工作中的困惑,找出解决的方法,达到了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目标。
    ⑥树典型,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教师形象工程的启动,引导老师们树立了正确的目标和方向,使教师在工作中积极进取,形成了良性竞争的环境。在学校整体工作中,我们制定了教师形象工程的活动方案,以校本研究为出发点,树立了“教学之星、学识之星。”的教师形象。通过活动老师们对新时期教师这一职业内涵的理解更加丰富,认识到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不仅要有良好的专业素质,还要有一种不断进取,努力学习的精神,有组织和转变学生的能力;有不断钻研教材改进教学方法的潜力。
    (2)广泛调查,了解需求, 为了更好的开展我校校本研究工作,形成学校特色,提高学校办学效益,我们在家长和学生中广泛了解社会、家庭、学生对教学的要求,了解了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和希望,结合“家长开放日”活动,举办校本课程观摩活动,征求他们对我校实施校本课程的意见和建议,增进学校与家长之间就校本问题的交流,从而有的放矢地对课程进行研究,明确我校的努力方向。在学校定期开展的“家长开放日”活动中,家长深入课堂参与听课,参加“课堂活动”、“升旗仪式”、“班队会”、“学校大型活动”等,通过参与活动让家长了解学校教育工作内容;通过反馈使学校看到本身教育工作的不足之处;通过“家长学校”让家长掌握教育孩子的方法;通过家长会使家长了解教育工作的内容,从而形成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
    (二)尝试校本培训,为新课程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教师资源。
  1、建立教师校本培训的管理体系。
   学校副校长专门负责校本培训工作,教导处牵头负责校本培训的相关事项,制定了校本培训的管理制度、评价方法-→教代会讨论通过,考评每个教师参与校本培训的情况-→考评结果记入继续教育考核分数,与评职、奖金、先进挂钩。
    2、关于教师校本培训的内容。
    (1)新课程理论与新课改思想培训。教学改革首先是教学思想的改革,其次是教学行为的改革,学校通过组织教师听专家报告、观看新课程光盘、校长辅导报告等多种形式提高教师的新课程理论水平,改变滞后的教育教学思想,激发广大教师参与和实施新课改的热情。
    (2)新课程思想与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的培训。
    从教学思想到教学行为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难点。学校主要通过三级教研活动的形式来实现这一目标。第一:校级教研活动由学校领导和学科骨干教师组成,通过领导和骨干教师亲自上课与新课改理念相结合的辅导形式,让广大教师耳濡目染的理解在具体的教学行为中如何体现新课改的思想;第二:学科教研组由学科骨干教师组成,通过学科组(含班主任工作)内观摩和研讨教育教学活动,落实新课改思想和理念;第三:年级组教研活动由年级组本学科教师组成,每周一次集体备课和一次集体教研,并通过每周一次的组内研讨课的形式来体现教学方式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思想的体现与运用等新课改的思想。
    (3)关于教师综合技能培训。
    通过校本培训。教师综合技能中三笔字与普通话水平全部达标,信息技术省二级考试100%过关。几年来,我们的教师综合技能培训效果显著,在省美术教师写生画基本功比赛中,我校教师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在东北三省音乐学科教学课观摩活动中,我校教师的课受到与会专家、教师的较高赞扬;在顺城区首届语、数、英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中,我校参赛的教师分别一举获得个人及团体第一名的好成绩。
 (4)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及教育理论培训。
    中小学教师是教育科学的实践者,但由于不懂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经验总不能上升到理论。我们通过对全体教师进行《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论》、《校本课程论》系统培训,教师的理论水平有明显提高,都能够学以致用。在我们这一课题组中,先后有3人次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过文章。
    (5)关于教师职业道德培训。
    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为人师的前提,学校先后组织教师学习了霍懋征、邹有云、黄静华、盘振玉、林崇德五位模范教师的先进事迹,学习抚顺市教育局印发的师德承诺细则,学习《教育》师法、《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结合学校创办赏识教育办学特色的思想与要求(赏识能唤起心底的共鸣,赏识能迸发希望的火花,赏识能把自信留在心底,赏识能激起奋进的力量!)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与品位,亲情与博爱充盈着整个校园,校园的上空飘荡着孩子们欢乐的笑声!
    3、关于灵活多样,富有实效的培训模式。
    (1)集中培训式主要是面向全体教师的培训,如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及教育理论培训、通识性培训(每学期全体教师至少参加两次市区级的集中培训,至少参加四次全校性的集中培训)。
    (2)课题研讨式是开放的、互动的培训,主要是教育教学思想到教育教学行为的转变的研讨式培训,如学校开展的三级教研活动。
    (3)专题培训式一般以讲述为主,主要是课改的理论、理念、思想的培训。
    (4)竞赛及活动式,是为了激励每位教师的积极性,如计算机培训、普通话培训、教育理论培训,学科基本功竞赛等等。
    (5)网络式培训。主要是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多媒体信息技术等现代信息手段,让教师获取各类信息资源的方法。如:学校10M光纤宽带网与互联网链接,校内资源库中120G的课改信息等成为教师接受课改思想的广阔的空间。
    (6)自主培训。是我校校本培训的有效形式,学校通过课改理论考试、教师教学技能竞赛、学生表现测评、检查评比等多种方式,为广大教师搭建平台,形成了学习研究的浓厚氛围。
    (7)任务式培训。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育理论、通识内容的培训,检查、督促、评价的形式保证培训任务的全体完成。
    (四)努力实践,工作细致,督促校本研究工作全面展开。
    1、以继续教育为契机,开展多种形式的校本培训活动。
    为使培训工作体现整体性,结合学校继续教育工作。每学期学校都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制度,要求每位教师认真参加校本研究工作,并将每周三定为校本教研活动时间。开学初学校制定教育教学计划和校本教研计划、课改计划以及继续教育工作等计划后,在教师会上通读,每位教师结合学校制定的大专题,制定出符合师生实际及学科特点的校本研究专题,写出自己的教学计划、课改计划等,每月写一篇教改论文,优秀的收集在校刊中,学期末再针对自己的课改专题实施情况写出课改总结,大家进行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2、创立“三级”教研组,发挥学科骨干的引领作用。
    为使教师能在最短、最快的时间内领会校本精神,并能在实际的教学中加以体现。学校以各学科带头人成立了学校教研组,目的是从多学科、多角度、多层面打破学科界限,突出学科整合、学科渗透;同时又成立了学科教研组,研究新课程标准对学科教学的精神及有关的要求, 并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来进行诊断和反思;而年部的学科教研组,则是对课标对本年段的教学要求形成共识,在规范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教学,开拓校本研究的有效途径。
    3、实施“春雨”工程,形成骨干与新秀相得益彰。
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的辐射作用,把他们对新课标的所悟、所感、所得,结合课堂教学的实践来帮助和指导教学新秀,把抽象的理论化为直观的、具体的、可操作的实践过程,使教学新秀在直观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来感受和理解新课标的精神,在有效的时间内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学水平,同时在帮助和指导的过程中,也是对学科带头人教学的一个检验和提高过程。
    4、加强教师的反思意识。
    充分发挥教师的问题意识,每周每位教师最少提出一个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先在教研组内讨论,不能解决的学校想办法通过讲座、请专家等方式解决,并改革了传统的教学反思方式,鼓励教师认真完成《教学札记》,正是通过这一系列真正富有成效的活动开展,提高了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5、积极推行“四个一”新课程教学管理。
    为了使教学工作有效地开展,要求教师每月推荐一篇优秀的教学札记;每学期至少上一节公开教研课;每学期完成一篇有独到见解的教育信息;每学期上交一份教学论文。与此同时,每学期组织教师参加校本研究专题教学论文大赛和经验交流。
    6、落实新课程标准开展系列活动。
    走进新课程以来,我校利用周三业务学习时间开展“博闻深悟”的活动,要求主讲人要讲清这部分的结构框架,中心观点,引发集体讨论,通过互谈体会,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此外,还举行了名师风采展示课,骨干教师引路课,教学新秀示范课,青年教师汇报课等活动,化解了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距离感。并采取了“主题研训”、“跟踪指导”、“典型引路”、“观摩研讨”的形式,扎实开展“诊断课”、“案例课”、“研讨课”、“观摩课”,把科研与教研相互结合,以科研指导教研,以教研促进科研,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不断的深化和完善理论指导,树立“问题即课题”的意识,使校本培训与校本教研相互结合,相互促进。为打造我校品牌教师、品牌课堂提供了教师展示自我的平台。同时,注重教研的实效性,努力创设群研的氛围。集体备好一节课,由一名教师在同年部轮流执教,组内教师进行听课、评课,从而在反思中不断完善;与此同时,我们还尝试着确定一个校本教研课题,鼓励教师结合不同年段的学生年龄特点,进行同一课题的教学研究;此外,在与兄弟学校加强校际间交流的同时,深入开展教研活动,可谓天天都是研讨日,周周都是教研周。
    7、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推进课题研究向纵深发展。
    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首先就要建立教师学习制度。一个教师能主动接受,乐于遵守的学习制度的建立必须是通过民主的方式产生的。我们通过二次教师大会,五次教师代表大会讨论确立了我校的学习制度: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把学校视为自己的学习场所,形成自觉学习的职业生活习惯,使自己成为学习型教师;保证教师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教育法规、普通教育学、心理学、课程论、教学科学研究方法等为教师必学内容。
    (1)转变观念,让教师从情感上接受“校本教研”新理念。
    (2)建立教师学习制度,让学校成为真正的学习型组织。
    (3)建立教学反思制度,让教师专业化水平有了实质性的提高。
    (4)建立教师集体合作教研制度,让教师们共同成长。
    (5)建立专业引领制度,让教师在教学中得到专业支持。
    (6)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必须强化管理。
    (五)落实好新的师生评价制度,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发挥评价是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是本次课改目标之一。相信每一个来到校园的孩子都是积极上进的,他们都希望有自己展示的空间和机会,学校开展的世纪之星评比活动就是遵循这一规律而开展的,其内容有:纪律星、卫生星、礼仪星、体育星、劳动星、学习星、科技星、友爱星、进步星、健美星等,它涵盖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内容要求和思品教材的要求,是学生全面成长的大舞台,是学校全面开展学生养成教育的一个有效载体,评比时间有日评、周评、月评和学期评,评价主体有自评、生评、家长评和教师评,每学期初学校将召开隆重的表奖会,对每班10个单项之星和两个新三好学生进行表奖,表奖面达1/3。就这样,学校以世纪之星评比活动为平台,体现赏识教育思想,使学校成为学生成长的幸福乐园,每次开学典礼大会的表奖都是学生一次成功的体验和一次生命价值的实现,因为,400余名学生逐个登上领奖台接受校长和全体领导班子成员的颁奖是人生历程中何等激动的时刻,这在人的生命中将会产生多么持久的内动力与自豪感!
    2、“给我一次改进的机会,给我一个伸缩的空间”,是我校教师的心声,更是我校对教师实施评价的思想和理念。评价具有激励、反馈、调节的功能,其宗旨是促进教师业务的提高和教学实践水平的提高。我校的做法是:1、评价的多视角度,调动教师群体的工作积极性。学校在管理中设立七项奖励,分别是:(1)教学奖:按教师总数的30%表奖;(2)师德表现优秀奖:按教师总数30%表奖;(3)家长测评和学生测评达标奖,没有比例限制;(4)管理奖:分班主任和科任两个标准,按教师总数的30%表奖;(5)领导推优奖:按教师总数的30%表奖 ;(6)教学新秀奖:不限定名额;(7)突出贡献奖:不限定名额。这七项奖励覆盖面广,能多方面触及教师的心灵,教师在受到震撼的同时,自己的教学行为也一定会发生积极的变化。如有的教师只是课讲的好,而在课后辅导上付出的少,教学成果上不来,就只能得教学奖中的课堂教学优秀奖而得不到教学成绩奖;当家长测评和学生测评达标奖中没有自己的名字时,教师想到的哪能是奖金呢!为了体现人本思想,教师考核成绩不易面对全体教师公开,教师个人考核成绩分项统计后单独发给教师个人。另一方面,实施弹性评价,促进教师的发展提高。在学校的教师考核评价方案中,直接的分数评价已经很少,而代替的则是达标的字样,因为,直接的分数评价意味着惩罚和不可更改,既然不可更改,也就可以听之任之,不去理睬,如果频繁的扣分,一则搞得教师整天心烦意燥,影响教师身心健康和教育教学工作,二则会导致教师产生放任自流的心理。“达标”式评价则给了评价者指导工作的空间和被评价者改进工作的空间,体现着评价是为了教师发展提高的理念,如:检查备课,学校每学期检查四次,如果三次达标则视为学期达标,这样,评介人就可以灵活的将教师备课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实施评价予以指导,教师也有改进的机会,如果问题提出后,仍不进行改进,评价人则可以毫无顾忌地给予不达标的评价,被评价的教师也会心服口服,心态平和地接受考核,当5%—25%的优秀名额是每月要评选出来的,而且要与结构工资挂钩。
    3、模糊性评价与精细化评价并举,实现教学管理的高效化。教学管理工作项目繁多,很多没有必要也不可能进行精确评定,如:课堂教学如何精确区分谁一谁二,听课后主要是指导与研究,不是僵化的打分,我校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分常规月评价与学期综合评价,以观摩课、评优课、迎检课、组内研讨等的表现为主要依据,看教师课堂教学的整体情况。但有的则必须求真,如考试成绩、学生竞赛成绩、违犯学校纪律等。只有将模糊性评价与精细化评价有机结合,才会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竞争的教学工作环境。我校实施的“学生和家长评价达标奖”、教师投票确定的“师德优秀奖”、领导投票确定的“领导推优奖”以模糊的形式给老师的工作付出以认可,体现着教育服务时代学生、家长、同行及领导的需求;学校实施的教学奖,分学科考试成绩奖,常规教学达标奖,课堂教学优秀奖,则以精细化的方式引导教师不断提高和进步。
    (六) 加强课程资源开发,创建充满赏气息的学校文化
    新课程改变了课程过于集中的状态,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的确立,有利于学校特色发展,有利于学校文化重建。
    1、努力开发校本课程,让校本课程成为我校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
课程改革以来,我校成功开发了《轮滑》、《乒乓》等必修校本课程,并对语文的课外阅读、数学的分层教学进行了拓展性研究。
    2、以课程改革为契机,创建充满赏气息的学校文化。
    “校园的天空飘荡的永远是孩子们欢乐的笑声”;“我知道你明长得会更高”;班级门前的个性展示板;值周评比中挂在各班教室门前的苹果;“今日星光灿烂,明日”;等充满了赏识气息。而阅览室门前的国内外文化名人事迹与照片、计算机教室门前的信息时代的各种画面、实验室门前从刀耕火种到现代文明中,科技革命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画面等等体现出学校浓愈的文化底蕴,更折射出学校“环境是孩子之子的育人理念”。
    三、研究工作的突破性进展及研究成果
    学校在确定了以“赏识教育”为学校办学特色的同时,大力进行课程的改革,将校本课程列入《课程表》,辛勤耕耘,努力开发,活化新一轮课改的研究方式。从几个方面进行了课程改革的尝试和探索:
   1、以作文教学改革为突破口,提高学生语文的整体素养。
    教学中,我们以读书活动为主题,以春雨工程为切入点,以活动开展为依托,以校本研修为内化途径,努力探索多元化的培训方式。在静心的阅读中,我们丰盈着,润泽着;在现代信息技术的辅助下,我们开放着、拓展着;在原创诗歌展示中,我们感受着诗意的教学;在课本剧的编排中,我们演绎着文本的生命;在大练基本功的过程里,我们提升着自我,而“请进来、走出去”、同课异构等多种形式的钻研中,我们又相互启发,实现了思维、智慧的碰撞……
    而这一系列活动的目的都源自于为学生的发展。我们希望通过蓬勃开展语文活动,发展学生思维多样化。
    (1)晨读十五分——经典诵读。
    我们利用每日15分钟的口语训练小课时间进行大声诵读古诗文及佳作名篇活动,并且制定了《大自然小学课外阅读计划》。从《三字经》到《弟子规》,从《桃花源记》到《论语》,都是我们诵读的篇目。同时,我们还将《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内容结合语文教学分配到1-4年级,并在五、六年级增设宋词背诵。为此,我们采取了古诗文闯关的方式进行集体验收,由班级自行决定闯关时间,请学校领导到班级按照计划当场进行抽测,当听到那琅琅上口的诵读声,当看到学生闯关成功时那欢呼雀跃的表现,我们由衷地感到了一丝欣慰。
    (2)候课五分钟——魅力展示。
    为了有效利用课前5分钟侯课时间,我们语文中心组教师静下心来研究,以年部为单位,根据学生实际、季节转化、教学需要等精心设计每周主题,不仅注意了与课堂教学的紧密联系,还将阅读教学的知识拓展巧妙地安排进来,使学生的创作与才华既有了展示的平台,又注重了口语训练与课堂教学的一体化。
    (3)每周一广播——激发习作兴趣。
    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增强动笔的自信心,这是我们每一个语文中心组成员长期思索的问题。为此,我们开通了“童眼看世界”校园习作广播,请优秀习作创作者亲自到广播室进行朗读,既在学生身边树立了榜样,又使创作者产生了成功的动力,进而提升了习作的兴趣。
    (4)每周一特长——熏陶读书情感。
    为了使学生从小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学校不仅开放了图书室,丰富了班级图书角,而且还利用每周五的第七、八节课开设了阅读课。短短的60分钟,孩子们和老师一起,在行云流水般的音乐声中静心品读,在浓厚的读书氛围中熏陶情感,进一步开启了通往高雅殿堂的心灵之窗。
    (5)每月一汇报——书香伴我成长。
    为了使学生不仅“好读书”,而且做到“读好书”,我们一直采取推荐读与选择读相结合的方式,引领学生读书。并每月召开一次班级读书交流会,完成一次《读书伴我成长》的读书笔记积累与交流。为了更好地凸显实验成果,推广好的经验,我们加强了常规检查力度,从全校选择典型班级进行读书汇报,展现长期以来学生的训练成果,起到了以点带面的辐射作用。
    (6)双月朗读一验收——自信与我长相伴。
    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方法和途径有很多,而善于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融入情感地进行个性朗读则是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为了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促动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我们将语文老师分成六个评委组,换年部验收学生对所学课文的朗读情况,并按比例评出优胜者加以奖励。
    (7)习作竞赛与验收——积累、运用相结合。
    每学期我们都要对学生的习作水平进行评估,每班选取10名学生进行竞赛,验收则与朗读的方式相同,由教师按照班级学生的习作水平进行降幂排列,领导进行随机抽取序号,这样就等于将同一水平线的孩子放在了同一起跑线,既初步了解了各班级习作的基本情况,又进一步引起了教师对习作的足够重视。
    (8)阅读竞赛展身手——拓宽日常阅读面。
    为了拓展学生的阅读面,我们充分重视了课内、外知识的衔接,引领学生在广阔的阅读天地中尽情遨游,并通过笔试的形式,开展了学生全员参与的阅读知识竞赛,评选出集体一等奖和个人一等奖进行奖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9)过程性管理显特色——客观评价多角度。
    为了全方位、多维度地客观评价学生的成长历程,我们为学生建立了成长记录袋,融入了过程性管理,分别从使用普通话大胆发言、朗读、古诗文积累、日记、习作、写字、基础知识、学科习惯等8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详尽的日常评价,这种全面而客观的评价充满了赏识,极大地调动了孩子的自信心与进取精神。与此同时,我们也注重了对班级语文活动的过程性评价,将阅读、习作、朗读等竞赛成绩进行汇总,每年艺术节进行综合性表奖,极大了激发学生的成就感。
    (10)每年一校刊——增强动笔欲望。
    我们不仅鼓励学生注重课堂教学中好词佳句的积累,日常阅读中读书笔记的运用,而且围绕每一次的习作主题有目的地进行有所为的积累,有针对性地储存,有意识地调出,实现了读写的迁移。并鼓励学生爱动笔、勤动笔,养成爱写日记的好习惯。而为了把好的东西保留下来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作用,我们又开始和孩子一起创办班刊、校刊,鼓励学生在学校网站上发表文章,拓宽交流空间和习作视野。在这里,那些美丽的生活瞬间一次又一次地绽放,学生在各类习作征文比赛中佳绩频传,有效激发了学生把兴趣转化为内在的动机和需要。
    2、明确学校体育特色,突出“发展”两字。
    (1)依托快乐轮滑,创建学校体育特色。
    通过开展轮滑研究性学习、观看轮滑视频、现场轮滑表演,使学生了解轮滑、喜欢轮滑,激发他们想学会轮滑的情感。2006年,学校投资20余万元,铺设了面塑胶操场,那标准的200米塑胶运动场成为孩子们尽情驰骋的天地。为了推广轮滑运动,要求学生人手一双轮滑鞋。基于活动全面开展和学生练习实际需要的双重考虑,我校自行购买了70余双轮滑鞋,供学生上课用,经过几年的实践授课,学生以100%拥有自己的各种档次的轮滑鞋,确保了轮滑运动的顺利开展。
    为此,学校确定轮滑特色创建的任务与目标。认真进行以轮滑为中心的体育教学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机能,发展学生各方面素质。做到人人学会滑轮滑、班班拥有轮滑队、年年举行轮滑竞赛周和文化周活动。以轮滑育德育、以轮滑益智力、以轮滑强体质、以轮滑兴发展,丰富特色内涵、提升办学品位。
    工作中,通过抓普及、抓基础,来创建轮滑特色。所谓“抓普及”是指1-6年级全面开设轮滑课,每周一节,学生每人一双轮滑鞋,普及程度达到了100%。所谓“抓基础”,是指利用体育课、轮滑校本课、轮滑队训练等时间进行轮滑基础教学活动及趣味教学活动(插入轮滑课堂教学图片)。同时,还按照轮滑运动的特点,根据轮滑技术基本动作,创编了不同形式的轮滑表演,选拔了优秀的人才,激发学习的热情。我校的轮滑特色队在市运动会展现了独特的风采。
    (2)普及乒乓运动,激发爱国情怀。
    如果说,轮滑运动是重在锻炼学生的下肢机能,那么,乒乓运动的普及,无疑是锻炼了学生的上肢运动。
    建校初期,学校便把发扬民族特色体育——乒乓作为一项任务来抓。成立了乒乓球馆,内设8个乒乓球台。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越来越感觉到这项活动的轻便性、灵活性,对训练孩子手、眼的协调能力大有益处,于是,在操场增设了15个乒乓球台,这种露天式活动设施的引用,极大地体现了活动的开放性。乒乓,成了孩子们课间活动便可广泛开展的活动。与此同时,我们又充分利用乒乓球馆的先进设施,开设了全员参与、每周一节的乒乓球课,每天放学准时进行的乒乓球队训练课。孩子们可以在课堂上结束系统的训练,既有与接球器的对决,又有与师生的演练,更在学习中,了解了乒乓在中国的地位,在世界的影响,从而激发了强烈的爱国情怀(插入乒乓课堂教学、与外国友人对打的图片)。
    (3)创新体育校本课程,创建体育特色学校的生命线。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发展是一个长期教育实践的过程,是需要学校领导和全体教师在长期的教育管理和实践中不断总结提高的过程。在教材建设方面我们提出了要满足学生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任课教师进行大量创造性劳动,以丰富的实践为基础,参考有关资料,自己动手编写教材,主要编写的体育校本教材有《轮滑的技能训练》《乒乓球的指导与实践》。
    3、选用现代小学数学,实施“分层教学”,使每一名学生都有发展。注重解决数学问题的思想、方法、策略。
    学校在数学上选用了现代小学数学教材,注重学生学习数学的思想、方法、策略,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体现新课程倡导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在尊重学生差异的前提下,依据学生原有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知识水平,对同年部的学生实施分层教学。通过动态管理,学生可以自己选择班级,学习适合自己有利于提高自己的教学内容。让每一名学生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缩小了学生之间的差距,让每一名学生都有可比性,使学生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避免了课堂教学中常出现的教学要求不均衡,真正意义的体现了因人而异和因材施教。
    4、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在实践与开放中拓宽课程资源。
    学校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资源进行学科教学,把学科与学科之间交叉的知识进行整合,高速便捷的10M光纤宽带、方便实用的中教育星网站,都为全校师生提供了资源共享的平台。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立足于教材并走出教材,既在网络中寻找到所学知识的相关内容,又把所获取的知识信息进行了整理和积累,进而体现了教学的开放性。尤其是本学期我校的陈志刚老师牵头率先开发了抚顺市第一家家庭教育网站,更无声地证明了在新课程改革中,网络所带给我们的启示。
    (1)学科教学实行电子备课。教师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省时高效,将教师从写教案中解脱出来,把精力用在备课和上课上。
    (2)学校建立资源库。存有大量的声像资料,为教育教学充分的服务,不需要教师用大量的时间收集就可以直接利用。
    (3)学校成立了局域网。每一个办公地点和教室都可以传送信息,为学校的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估提供了方便条件,同时也有利于资源储备和资源利用。
    (4)利用网络进行教学。节省了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充分发挥了资源优势。
    (5)多媒体教学。加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提高感性认识,丰富学生的感性积累,有助于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解决了教师用语言无法解决的问题。
    (6)、开设校园网站。教师和学生可以在网站中自由的交流信息。畅谈自己的教学心得和学习体会,针对性的提出自己的主张和见解。
    (7)电子阅览室。可以给广大教师和学生提供大量的适合自己的阅读资料。丰富学生的阅读视野,加大学生的课外量。
    (8)计算机教学。使学生掌握现代的科学技术手段,并利用这一手段来帮助自己继续学习新的知识。
    5、发挥艺术学科的特色教育。
    课堂与学校是真正发生教育的地方,校本课程就要适合学生,体现学生的最爱。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我们将代表祖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书法作为培养学生良好书写习惯、弘扬民族文化的一个途径。为了使我校课程顺利实施,学校统一设立了写字课,并有专人进行执教,利用多媒体视频进行写字专业化指导,并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月达标验收。
    (1)准确进行学科定性。
    学校艺术学科工作始终坚持“校园的天空永远飘荡着孩子们欢快的笑声!”这一宗旨。深化“美育是熏陶成的”这一理念,并以“艺术教育,惠及全体”为指导思想开展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
    (2)准确进行教师定位。
    引领艺术学科教师在课堂中一定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教师教学技术与艺术,引领学生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和鉴赏美,提高生活品质。
    (3)积极开发校本课程。
    课堂与学校是真正发生教育的地方,校本课程要适合学生,体现学生的最爱。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我们将代表祖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书法作为培养学生良好书写习惯、弘扬民族文化的一个途径。购买了书法指导光盘,开设了软笔、硬笔书法课程,并融汇贯通语文与书法之间的可联系性,强化书法指导,让孩子们人人参加,将认真书写当作一种行为习惯来培养。
    4、丰富活动,活跃校园。
    学校开展了校园艺术节活动,每年的艺术节,学生书法、绘画比赛都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例如上学期的“迎奥运”学生书画作品展,学生将对祖国的祝福,对奥运的期待,对体育的热爱,对生活的赞美用手中的画笔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体现了“美”的熏陶。
    5、持之以恒开展特长。
    学校遵循“全面发展、学有专长、普遍培养、重点提高”的培训原则,以“成功+特长”为目标,开设了书法、绘画等课外活动课程任学生选修。每周五下午第七、八节课,学生们会兴高采烈地来到各自喜欢的小组活动,那欢欣鼓舞的氛围,那神采飞扬的兴致,处处折射出“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
    与此同时,学校还遵循“全面发展、学有专长、普遍培养、重点提高”的培训原则,以“成功+特长”为目标,持之以恒地开展舞蹈、大合唱、乐器等任学生选修特长活动。当学生们兴高采烈地来到各自喜欢的小组活动,那欢欣鼓舞的氛围,那神采飞扬的兴致,无一不在向我们阐释艺术教育面前人人平等的道理。
    正是在这一系列活动中,学生的情操得到陶冶,潜能得到开发,兴趣得到培养,个性得到张扬;教师的才华也相应得到尽情地施展,处处折射出“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教育理念。可谓付出与成就同在,追求与收获辉映。
    也正是由于学校对体育、艺术工作的重视,在各项大型活动中均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绩。在抚顺市中小学生运动会开幕式上进行的轮滑集体表演,让观众群情激荡,令教师热泪盈眶。辽宁省大合唱比赛中孩子们用嘹亮的歌声换来了一等奖的佳绩,《举手发言》等校园舞蹈、健美操等学生节目频频在各项庆祝活动中登台亮相,“班班有歌声”活动有声有色的开展,让到我校检查的领导为之动容,校园集体舞的普及,让每一位师生都愉快地融入其中,就在上学期,我校5、6年级学生还参加了少年宫组织的挑战吉尼斯竹笛表演……这些都是教师汗水的凝结,都是学校辛勤培育的结果。
    总之,实施校本课程不仅给学生带来好处,还为教师的成长创造了有利条件。通过实施校本课程,我们欣喜地看到许多教师在成长,在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我们有百倍的信心,将校本研究活动深入开展下去,以迎接新课改每一缕灿烂的阳光。
    四、研究结论及影响
    2006年3月,我校课题组在经过认真论证之后,确定了“深入开展校本教研,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这一科研课题。研究的目的就是提高教师的素质,促进学校和教师的发展。为此,我们分别采用了加强理论学习;拓展学习空间,听取专家报告,定期领导辅导;发挥名师光盘效应;重视骨干辐射力量;狠抓集体备课与教研:加强听课、评课力度;强化学科基本功等方式,立足本校实际,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进而营造了“教育教学工作科研化”、“教育科研工作化”的科研氛围,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教研水平和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可以说,历经三年多的研究,我们在加强师德修养培训、新课改理念的学习和探索、教育教学中实际问题的探讨与研究、教师业务素养的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培养、教师自我反思能力的培养、科研课题的探究、学校人文关怀及学校文化的建构等诸多方面都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与尝试。使教师逐步确立了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教学研究的根本目的这三个基本理念。
    通过研究我们基本上实现了课题方案中设立的研究目标,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及学科特色的校本教学研究模式,体育、美术、语文等学科的轮滑、乒乓、书法及课外阅读拓展等校本教材逐步初见成效,有力地指导着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教师、学生的教与学的方式方法上有了突破性的变化,本学期各学科还实施了导学案的改革实验,为丰富了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奠定了基础。更为可喜的是教师的研究意识大大增强,研究水平显著提高,学校研究问题的氛围更浓,整体教育教学环境良好,研究成果应用价值很大,正在逐步推广和实验中,并在不断深化和改进中,相信会更好。
    2006年,学校被评为辽宁省中小学校园环境艺术化工程先进学校;抚顺市“摇篮工程”第十三届合唱节一等奖、器乐大赛一等奖;顺城区“十五”教育科研先进集体;顺城区大课间体育活动检查评比荣获示范学校。2007年,学校参加了省“飞航杯”速度轮滑锦标赛,并获得学生团体第二名;抚顺市“摇篮工程”第十四届合唱节一等奖;2008年,学校参加了省“飞航杯”速度轮滑锦标赛,并获得学生团体第四名,“春芽杯”抚顺市青少年儿童故事朗诵主持人大赛暨第十届全国少年儿童故事大王比赛抚顺选拔赛荣获优秀组织奖,语文学科组还被评为抚顺市“雷锋号教研组”;2008年,学校被授予顺城区教育科研基地校,市“摇篮工程”第十五届合唱节一等奖,第十一届器乐大赛一等奖。
    五、思考与展望
    特色是现代学校的发展进程中,正在不断寻求的生存发展关键,它越来越引领着社会的目光。排在世界前列的学校并不因为华丽的校园,也不因为有多少的名人荟萃,只是因为它们个性化的发展和个性化的特色,而这一特色便是它们对校本研训的重视与开发。例如意大利迪亚利学校的特色是注重个性培养,新西兰卡特湖学校的特色是注重阅读,日本东京四谷第六小学的特色是强调创造……它们之所以能被美国《新闻周刊》列入世界最好的十所学校之中,便是因为具有独特鲜明的品牌形象,而这一品牌效应便是办学质量的符号,是对教育消费者的一种吸引与保证。
    成立于2003年9月的大自然小学,在成长与实践中,正在逐渐探索自身的特色发展之路。而对“校本研训”这一崭新的理念的执着坚守,将成为我们工作的最爱。我们希望通过确定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工作目标,力争以校本研训为突破口,进一步促进学生既全面又和谐的个性发展。这既是我们对特色学校建设的基本认识,也是我们对学校发展的理想追求。
    当然,在研究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与困惑。例如,如何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适应现代化信息的发展;如何将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灵活结合,使教学反思成为一种自然的生活方式,使教师善于将教育教学经验进行提炼总结;如何摒弃个别教师的“拿来主义”,真正研究出一套适合于自身的集体及个人的专题引领式研训方式;如何采取有效措施调动教师的主动意识去积淀、学习,进而丰富教师的底蕴,使校本研训化作一种自觉行动;又如何有效地开发、使用导学案、教学案,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实现中小衔接,推动教学改革的进程等等,这些都将成为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该继续探索和完善的内容。
    为此,下阶段,我校将在提高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实力,重点培养一批专业型、学习型、研究型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形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校本研训成果和课程文化。使校本研训能真正成为服务于学校特色建设,服务于学校办学宗旨、育人目标的有效载体方面加大研究力度。相信,在“科研引领,教研体现,过程管理,简约高效”的工作思路下,在“校本”理念的支持下,我校一定会在后续的“深入开展校本教研,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研究中,取得令人满意的收获。